首页 > 其他类型 > 花流年:民国初年北方乡镇富人家宅院的情感生活 > 花流年:民国初年北方乡镇富人家宅院的情感生活第19部分阅读

花流年:民国初年北方乡镇富人家宅院的情感生活第19部分阅读(1/1)

目录
好书推荐: 你女朋友在广州的那段时间的经历 我和妻子的幸福 和大学生的一夜激情 开店时和顾客发生的一夜激情 大清俏警花 性奴江疏影 军荼明妃(前传)孽伦 银野魔踪 赖上岳母娘 艳遇戒指

那就嗑瓜子儿吧,早清刚炒的,脆香。 这时郭财媳妇已经把一碟炒瓜子儿端上来了。 嗑着瓜子儿,喝着茶,大太太跟二太太提起了办满月酒的事。 二太太说,嫂子你看着办就行了,别铺张得太大了,乱得慌。 大太太说,二兄弟不在了,这满月酒还能办得差了?那不是给人家笑话,保和堂还缺了东西,缺了酒吗? 因为提到了二老爷,二太太心里有些酸楚楚的,就把话岔开了,说,咋着都行,你看着办吧,嫂子。现在二太太称呼大太太嫂子已经习惯了,以前更多的是称大太太。 大太太说,妹子只管用心养孩子,别的事你甭管。 二太太说,我知道,嫂子,让你操心了。 这时候缎子来喊大太太回菊花坞那边去,说是来客人了。 大太太说,这不,刚坐下,连屁股还没热,就喊来了。 到了腊月,保和堂的人客多,但大太太知道,除了官面儿上和生意道儿上的熟客,正经亲戚倒没几个,既然大老爷让缎子来喊她,自然不是平常混闲饭吃的那种人。大太太紧着从二太太屋里出来,回菊花坞这边来。 大太太没进门,就看见堂屋的太师椅上坐着段四,八仙桌子上还摆着一盒点心一瓶酒,大老爷正在一边陪着。 见了大太太回来,段四站起来赔了笑脸打招呼,嫂子忙着呢?这是一句闲着搭讪的话。  

第十一章(8)

大太太说,哪儿忙?闲着没事儿,哪像你们官面上的人,整天价忙大事儿。 自从上次因为郭家兄弟杀人犯事牵连了大老爷,段四多少帮了一些忙,毕竟没有白在保和堂吃喝打扰,大太太为此多少改变了一些对段四的看法,也不在别人面前骂他花溜棒槌了。 段四来保和堂无非是应个故事,现在又快过大年了,说是串亲走友,倒不如说是要点钱花,保和堂每年都给段四几十块,大太太早习惯了。但是今天不同,因为大老爷面色不大自然,于是大太太就知道有什么地方不对头了,恐怕不仅仅是为了几十块钱的事。 大太太借给段四斟茶的当儿,打圆场儿说,我说今儿一早清儿就听着野雀儿喳喳地叫,可不就来贵客了。 段四接了大太太的话茬儿说,承了蒋兄和嫂子看得起,怎么着过年也得来看看。 大太太很小心地问,没什么事儿? 段四说,没别的事,来保和堂看望蒋兄和嫂子。 大太太猜出来段四不愿说,就不问了。大太太吩咐绢子说,你去灶上告诉柳师傅,就说晌午有客,让他看着加两个菜,还有,告诉缎子端炒瓜子儿和炒花生上来,连客人都不懂得招待。 段四说,喝茶就行了,别张罗别的了。 但是,缎子很快就用托盘把炒花生和炒瓜子儿端上来了,是刚出锅的,还可以听到果壳儿冷却时发出的轻脆的爆裂声,满鼻子闻到浓浓的香味。 嗑着瓜子儿,喝着茶,话题自然说到生意和收成上来了。大老爷说,收成还算好,但铺子生意都差,而花销却是一年比一年多,又出了几档子事,破费不必说了,外头的生意也不比往年。 大老爷这么说,段四觉着有点尴尬,明摆着是他有讨钱之嫌了。段四猜出来大老爷心态不对,就把话题转了,说,县里何县长让兄弟代他向你和嫂夫人问安。 蒋万斋面色这才好看些了,也顺口问了何县长的一些事,当然都是官面上的事。 段四索性把何县长的太太跟他的书记官偷情的事说出来了,然后哈哈大笑。但是大老爷和大太太都没有笑,面色却有些尴尬,这样一来,段四就显得十分无趣了。 吃晌午饭的时候,段四多喝了几盅酒,但神态却很斯文。吃了饭,段四也不休息,带着他的跟屁虫一般的随从回板城去了。走了好一阵儿,大老爷才想起来没有给段四拿礼钱,这是自从段四当县衙皂隶以来很少有的事。 大老爷说,算了,过了年正月里他来了再说吧,反正他免不了来玉斗。 大太太依然不好开口问段四究竟跟大老爷说了什么。一直到了晚上要睡觉的时候,大老爷才告诉大太太,县里田师长要抽丁征饷。大老爷叹了一口气,神情有些忧愤。 大太太说,真应了天灾人祸这说法了,前年发大水,今年又抽丁征饷,好几年没闹这事了,这会儿又来了,你打过来抽,我打过去征,跟走马灯似的,到头来就是老百姓遭殃,有多少家业这么折腾也不行。 大老爷说,我得跟何县长上一份文书,这丁抽也就抽了,饷要少征,或是免了才行。 大太太说,就是不知道行不行?军队上的事不好说。大太太想起一句话,叫军令如山倒。 大老爷说,段四也说往上通通,但那田师长不像个好说话的人,我在县里见过的,张口吴大帅,闭口吴大帅,满口污言秽语,不成体统。 大太太就不问了,她极不愿问官面上的事,有许多事她不懂。睡觉吧,大太太说,反正天塌下来又不是光保和堂受着,管他呢,还是要想想给银杏谷那边办满月酒的事,二弟虽说不在了,可这双儿女可是蒋家的骨肉,是保和堂修来的福,积来的德,咋着也得办得热闹才行。 大太太的话说到大老爷心坎里了,大老爷在感慨大太太开明贤惠的同时,心中萌生了一种冲动,用手把大太太的手握住了。大太太受了大老爷的挑逗,自然也产生了想亲热的念头,做这种事一般都是心领神会。大太太探身把烛台上的灯吹灭了,两个人不慌不忙地脱干净身上的衣物,钻到一个被窝里,暖烘烘地抱作一团。  

第十一章(9)

这时候大老爷突然想起了二太太,使得并不饱满的激|情倏然之间消失得一干二净,就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事实上,有很长时间大老爷的心思忽远忽近,一直没有离开过二太太。 大太太很体谅大老爷的状态,说,你心里不干净,好好睡吧,抽丁征饷对保和堂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大老爷没听大太太说的话,心里想着二太太是否已经脱衣睡了。二太太的身子比起大太太来要光滑细腻些,当然最重要的是比大太太懂得风月之情。 二太太是好女人谁不知道!段四你也瞎掺和,这不明摆着是要我蒋万斋的好看吗!大老爷心里仍然对段四很腻味。 当时段四说出想娶二太太为妻的话时,大老爷吓了一跳,基本上可以用瞠目结舌来形容。这种事不托媒人已属少见,而如此单刀直入并且面不改色心不跳,倒也让大老爷对段四刮目相看。 大老爷在短暂的思考之后,用毫不客气的态度回绝了段四,此事万万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段四看着由于激动而面红耳赤的大老爷蒋万斋,慢条斯理地问,哪里有不妥之处?还望万斋兄指教。 大老爷说,万秀兄弟不幸撒手人寰,丢下孤儿寡母已是大大不幸,我与拙荆怎能有意让二太太改嫁?即便不是寄人篱下,也有保和堂不容她们孤儿寡母之嫌,世人如何看我蒋万斋?此事万万不可! 段四说,蒋兄此言差矣,我段四戎马一生,虽没有家财万贯,但养妻生子尚是可行的,况且我段四一无妻二无妾,娶二太太也是正房,尚且日后决不纳小,对二太太的儿女视如己生,对他们虽不敢说日日锦衣玉食,但说寄人篱下这话怕是毫无根据了,再者,如果二太太有意呢? 大老爷给段四软噎了这么几句,心里已是大不舒服,但面子上却不愿软了这口气,便一口咬住说,此事万万使不得,万万使不得。然后又让缎子去喊大太太。 段四当时不往下说了,端起杯来从容饮茶,倒弄得大老爷有些尴尬。于是,大老爷也做出喝茶的样子来,若无其事地看着段四那张基本上还算是俊朗的面孔,突然想到了一种动物癞蛤蟆。 癞蛤蟆又叫疥蛤蟆,学名蟾蜍,身上可分泌出一种有毒的白色||乳|状物,人的皮肤沾上了会起泡长疮,但能入药。大西河里有很多癞蛤蟆,春天水少的时候常常有人挡汊河捉鱼,在渐渐干涸的泥塘里除了鱼更多的是癞蛤蟆,并且成双成对,大蟾蜍背上驮着小蟾蜍,小的为雄,大的为雌。也有人捉不到鱼就把癞蛤蟆剥皮吃肉,一只有半斤重,粉嫩嫩的很鲜美,大多数人不敢吃这东西,大老爷更不吃。大老爷想到癞蛤蟆当然是因为那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俗语,意思再明白不过了,玉斗街上五岁顽童张口都会说。段四想娶二太太,在大老爷看来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能让大老爷稍微安心的是幸亏自己对二太太捷足先登,这项在当时看来卑鄙无耻的事现在想起来却是英明无比,正应了先下手为强那句话。但问题是任何事都很难说一成不变,尤其是二太太,如果她是天鹅,而癞蛤蟆可远远不是段四一个,以前赵铁手就图谋过。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固然是异想天开,但是如果天鹅受了伤,不能飞不能动,而她的周围全是癞蛤蟆的话,其结果也可想而知。于是,大老爷决定在纳二太太的问题上勇往直前,以免夜长梦多。 大老爷极少做梦,这也是他身体健壮的表现,但这一夜却是胡梦连天,先是跟二太太在一起亲热,后来二太太无情地推开他,跟着另一个男人走了,而那个男人从背影上看就是段四!绫子在一边说,让她走吧,马蚤狐狸精!有什么好?她走了我跟你。但是大老爷感到撕心裂肺一般地痛苦,忍不住勇敢地追上前去将那男人一把抓住,扳过肩头来一看,却吓了一跳,原来这男人不是别人,却是在保和堂放牲口的官杆儿!官杆儿已经长得五大三粗,力大如牛,一掌将大老爷推开,用非常下流的口气对大老爷说,你这个老马蚤巴,弄多少才算完?你干得了不?要不这样也行,咱俩打赌,你要是赢了这个女人归你,要是输了就归我,行不?大老爷大怒,正要将这个下流坯子呵斥一顿,却听二太太说,你老了,认输吧,跟女人耍个年轻。大老爷伤心至极,接着梦就醒了。  

第十一章(10)

大老爷对此毫无警惕,十八年以后,大老爷已经把这个梦忘得一干二净,官杆儿却真的因为一个女人跟他打赌了,那时候大老爷仍然执迷不悟,结果输了个一塌糊涂,并且为此丢了性命。要是大老爷及早从这个悲伤的梦中得到启示,也许十八年后会躲过这一劫,可惜大老爷除了在梦中大喊大叫之外,梦醒之后竟然再不愿想这个荒唐透顶的梦,并且努力把这个离奇的梦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大太太是被大老爷梦中的喊叫惊醒的,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只是窗户纸有些微微发白,但是公鸡已经一声比一声高昂地叫起来了。 大太太问,老爷咋的了?咋的了? 大老爷心中的郁气尚未发泄出来,又不好跟大太太讲梦里的事,只说白天乏了,睡觉不塌实。 大太太给大老爷掖了掖被子说,睡吧,还得会儿才天亮呢。 但是大老爷再也没有睡着,他的思绪全部集中在了二太太身上,他决定将纳二太太的事提前,以免横生枝节。  

第十二章(1)

田师长抽丁征饷的大网像一块乌云,在腊月二十三严严实实地罩在了玉斗及其四邻八乡的天空。先是十几个头戴大檐帽身着制服的人骑马进了村,在平时人们喜欢聚集的观音庙前贴了布告,然后跟着勾八混饭吃的裂瓜嘴就筛着大锣沿街吆喝,各家各户到观音庙前集会听布告。 玉斗人已经有几年没见过当兵的进镇里来了,偶尔见着段四带着随从在大街上走过到保和堂去,但都没觉得有什么威慑,可是现在不同,开进村来的大兵个个脸若冰霜,耀武扬威,并且没有见到保和堂的大老爷出面。大老爷蒋万斋是玉斗镇的头面人物,蒋万斋从不干坑害乡邻的事。 大老爷听到消息的时候也吃了一惊,按常规,上面来人应该先告诉他才对,他是玉斗镇的知事,更何况抽丁征饷这件事是需要镇知事出面协助的,当然,镇知事除了大老爷之外,还有勾八和孔先生。 大老爷蒋万斋来到镇公所的时候,孔先生正陪着一位军官喝茶,孔先生向大老爷做了引见。双方客气地寒暄了几句,开始说正题,抽丁征饷!由各家各户登记造册,然后按田地人口多少决定出丁或是纳饷,大老爷曾经设想只抽丁不征饷,并且已经给县长何隆恩和田维勤师长写了信,送了礼,而现在却是不出丁就要纳饷,家家有责,户户有份!看来一切努力都白瞎了,一点用处没有。 大老爷怀疑段四中间弄了鬼,或许是因为二太太?但大老爷在问过两位警察之后,又把这念头打消了,段四到县里还没有回来,并且段四也不是这种小肚鸡肠的人。 抽丁征饷的事让大老爷束手无策,就像狼闯进羊群中,拒绝没有任何用处。保和堂按规定足足地交了五百块大洋,这笔钱对保和堂来说还谈不上伤筋动骨,但大老爷和大太太二太太乃至保和堂所有的人都会心疼。保和堂的钱有进有出,保和堂的事天天做不完,大家都不愿保和堂摊上这种倒霉的事。 像所有过去的春节一样,当玉斗人被天天摆弄不清的琐事搅得疲惫不堪,夜夜被沉重的生活压得难以入眠,几乎没有来得及好好想想怎么面对它的时候,仿佛一夜之间,大年初一就随着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到来了。 第一声清脆的二踢脚在镇西勾家大院的上空炸响的时候,保和堂大院里的人们还在睡梦中,这时天还没有亮。通常过年,第一声二踢脚肯定是从保和堂放响,玉斗人都习惯了,保和堂家大业大,第一声二踢脚没人跟保和堂争,但是今年勾家抢先了,在勾家的二踢脚响过一阵之后,保和堂的二踢脚才在灰蒙蒙的天空炸响。 二踢脚其实就是一根两响的大炮仗,第一节在地上引爆,用推力将第二节送上天空,然后炸响,跟火箭上天一个理儿,北方人都喜欢二踢脚。 保和堂放炮仗的事一般都是由一帮吃闲饭的人干,比如瓜干儿之类的人。说是吃闲饭,其实也不尽然,有时候也做一些打杂跑腿的事,秋天庄稼熟了的时候到地里看看庄稼,平时跟着账房的许老爷子要个账什么的,或是有了急事跑腿送信等等,一般情况下无正经事可做。保和堂养了十几个这样吃闲饭的,都说是跟保和堂沾亲带故,其实八杆子打不着。保和堂不发工钱给他们,平时有喜事或过年过节有赏钱。这些人平时都是游手好闲之徒,到保和堂有饭吃有衣穿就行了,但不能在外为非做歹,要是犯了,就按保和堂的家规处置,重者还要送官,这样一来倒是给地方排除了些隐患。 保和堂过年放炮仗的事让这些人做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应时认真。但是,谁也没想到今年保和堂落在勾家的后面了,按习俗之说,谁家的炮放得早放得响,谁家的日子便火爆兴旺。 第一个反应过来的自然是瓜干儿,坏了!勾家咋着会抢先呢?王八蛋!瓜干儿正在跟这帮兄弟打骨牌,听到勾家的二踢脚响了,这才慌了。他们一夜不睡觉,熬年打牌就是为了第二天大年初一早清第一个放炮仗的。那时候没有零点放炮仗吃饺子的习惯,玉斗人在八十年以后仍然不承认半夜零点是第二天开始的说法,天一亮才算新的一天开头,但问题是勾家还没等到天亮就把二踢脚射到天上去了。  

第十二章(2)

瓜干儿猛地把骨牌哗啦一推,抓了香炉里燃着的半截香就蹿出去了,按以往的经验,这根香烧尽了天才会亮,可现在才燃了半截,离天亮还有半个时辰呢。瓜干儿站在院子里,听着勾家大院那边二踢脚一声接着一声,就知道这决不是年轻人睡不着觉干的事,而是真的要抢保和堂的先了。 瓜干儿扯了嗓子冲屋里喊,你们他妈的还在屋里磨蹭什么?还不赶快出来放炮仗! 头天晚上瓜干儿他们已经把火鞭缠在杆子上,二踢脚也在炕头上烘得没有任何潮气,为的就是早清的时候放得痛快。有人拿了根二踢脚递给瓜干儿,瓜干儿将二踢脚的上端轻轻捏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间,用香火头儿点着炮捻儿,侧头闭眼,怕纸屑崩到眼里去。一束火星闪过之后,一声脆响,二踢脚从瓜干儿的手指中间流星一般射向天空,接着又是啪的一声炸响,保和堂大院的炮仗终于放响了。十几枚二踢脚放过之后,就是响成一片的火鞭,再然后,玉斗镇上其他人家的炮仗也响起来,天亮起来,大年初一真的来了。 在吃饺子之前,要先给列祖列宗上香摆供祭,保和堂的直系子孙在大老爷蒋万斋的带领下,在小祠堂的祖宗牌位面前齐齐地撅着屁股磕头,祈求列祖列宗保佑保和堂人丁兴旺,事业发达。 二太太刚出月子,体态丰满,面色白嫩,更有一番风韵。她的一双儿女由大小姐亭儿和她抱着,跟着大老爷一起磕头。 大太太则抱着她的忠儿跪在大老爷左边,这情形倒真像一妻一妾的样儿。 从小祠堂里祭完祖出来,大太太就给二太太的一双儿女一人一个红封,也给了亭儿一个,数目都是一样的。二太太也准备了,自然也要给忠儿,其实钱倒不是主要的,这是礼数,大太太和二太太都不缺钱。 祭完祖之后的活动是拜年,这是一项除了保和堂的东家大老爷以及大太太二太太之外,所有人都得好处的事情,因为拜年的人在给东家磕头作揖之后,每个人都可以得赏钱,地位不同赏钱也不同,有的人三块,有的人二块,也有的人一块或是几个大子儿,这要看他这一年在保和堂做工是否卖力。 赏钱盛在三个小笸箩里,装得满满的,放在大老爷大太太和二太太手底下。大老爷和大太太二太太都换了新衣裳,大老爷坐在中间,大太太二太太一边一个,因为没了二老爷,所以怎么看也是大老婆小老婆的感觉。本来大太太坚持在大老爷和二太太之间再加一把椅子,以示二老爷的位置,但是给大老爷拒绝了。 大老爷说,这又何必呢,去了就去了,弄不好伤了二妹的心,这大过年的不好。 于是大太太就不坚持了。二太太倒显得无所谓,反正就这么回事。 拜年肯定是一件非常热闹的事,保和堂上下,不管做什么工的,都可以给大老爷大太太二太太拜年。先是由直系亲属拜,比如忠儿,二太太的双胞胎二小姐二少爷,还有大小姐亭儿,当然,除大小姐亭儿之外,都是由人抱着磕头行礼的。大老爷大太太和二太太就从小笸箩里拿钱赏给磕头的人,赏多赏少由大老爷大太太和二太太自己定,一般情况下,大老爷赏一块大洋,而大太太二太太是一致的,大太太赏多少,二太太就赏多少。 保和堂的大少爷二少爷大小姐二小姐拜完年之后,就是保和堂的一些所谓亲属,像瓜干儿之类的人,然后是账房护院房作坊和长工房的人,一个不落地都来拜,都得赏钱,在一年中,这是保和堂最热闹的一天。 官杆儿和老五林也给大老爷和大太太二太太拜年,并且每人得了赏钱,大老爷和大太太二太太都出手很大方,也是看在他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给保和堂放牲口,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 官杆儿毫不领情,这个老马蚤巴!这个假仁假义的老混蛋!他用手耍花着三块大洋,心里不停地骂大老爷,并且还放肆地想着二太太的俊模样儿,要是我长大了娶这样的媳妇就好了,天天夜里搂着她鼓捣,这念头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第十二章(3)

老五林却不一样,心里是真真实实地高兴,在走回长工房之后,他跟官杆儿说,要是天天过年就好了,天天可以挣三块大洋,天天吃肉馅饺子。说完哈哈地傻笑。 官杆儿说,你做他妈梦吧,天天吃饺子,天天挣三块大洋,老马蚤巴的钱是那么好挣的?就这早心疼得掉叠肚了,还想天天过年?吃了饺子去放牲口吧。 放牲口的事是每天必须要干的,官杆儿心里很不忿,但没有办法,他不像老五林那样,会把这三块大洋以及对保和堂的感激之情一齐藏到一个连他自己都难以找到的地方。官杆儿很想拿这三块大洋去勾八的赌场上碰运气,过年的时候勾八的赌场最热闹,连红连腰都去那里揽生意。 想到红连腰,官杆儿自然会想到那只大芦花公鸡,红连腰曾答应他下次不拿钱可以给他看东西,但是他后来再去的时候红连腰翻脸不认人了,这个老破鞋!官杆儿虽然把这件事淡忘了,但现在想起来依然愤恨难消,又想到大年初一还要去放牲口,什么心情和乐趣也没有了。 对于官杆儿的诅咒,大老爷没有任何察觉,只是在吃饺子的时候打了两个喷嚏,而在大太太看来,这无疑是夜里睡觉时没有盖好被子着了寒气的结果,并且已经考虑是否应该给大老爷换一件厚一点的皮腰子。 过年,二太太要跟大太太大老爷一起吃饭。大太太问二太太,妹子给二兄弟上过祭了没有? 二太太说,上过了,缺不了他的。 大太太说,其实也没什么,都进祠堂了,跟老祖宗们一起也祭过了。 二太太不想再提二老爷的事,就把话题岔开了。今儿早清是勾家大院先放的炮仗吗?她问大太太。 大太太说,反正不是保和堂放的第一声炮仗,也是犯疯症病,半夜三更的。 大老爷已经坐在了正位子上,菜也热腾腾地端上了桌子,就等着筛酒了。听了大太太说早清放鞭炮的事,把大老爷不高兴的情绪又引起来了,板了面孔说,这个瓜干儿跟那几个油头滑脸的小子整日价无事可做,放炮仗也让人家抢先,一群蠢材!无可大用。 二太太说,也怪不得他们,谁知道勾家抢那么早?往年不都是保和堂在前头,可话又说回来,他勾家抢了先又怎么着?还真的把保和堂盖了?二太太这么说,大老爷和大太太又高兴起来了,保和堂当然不是勾家能随便比下去的。 绢子已经把酒筛好端上来了,给大老爷大太太和二太太都斟了一盅。大家都围坐好了,大老爷端了酒盅儿说,过年了,大家都好好喝两盅。 但是,在大太太和二太太都端起酒盅儿的时候,大老爷又打了个喷嚏,这样一来问题显得有些严重了。 大太太和二太太心里都有了一丝忧虑,但大老爷却很乐观,他几乎坚定不疑地认为是勾八在背后大放厥词,并且在心里给予了充分的嘲笑,常言说得好,一咒十年旺,现在保和堂可不是一脉单传了,龙凤胎!这可是祖宗八代行善积德修来的。想到二太太的龙凤胎,大老爷立刻又想到了纳二太太为二房的事,倒把别的不快抛到脑后去了。 吃了饺子,大家坐在一起喝茶。绫子端茶送水的当儿,大太太显出非常亲昵的样儿把她的手攥住了,跟二太太说,谁说保和堂的饭不养人?你看看这才几天,这小丫头片子就发变得这么稀罕人,刚来的时候瘦得跟个大眼灯似的。 二太太就笑,说,可不是,这姐儿仨都发变好看了。 绫子给大太太攥住手腕的时候吓了一跳,想起跟大老爷调情的事,免不了有些做贼心虚,怕大太太整她,越想越提心吊胆,而这会儿大老爷已经吃得酒足饭饱的出去逛街了。绫子想,要是大太太已经知道了,这会儿发难,就糟了!二太太当然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出面护着她,现在绫子听大太太这么说,稍稍放了些心。 这时候大太太像变戏法儿似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摆弄出一条红绫子,放在绫子的手里说,你叫绫子,就把这条红绫子给你扎头发吧,这是小贵子年前从天津带回来的,刚才拜年的时候我跟二太太都赏了你压岁钱,大老爷赏的你还更多些,只要长眼睛的人都看着呢,我也不怕别的丫头说我偏心,以后你得好好儿伺候二太太,哄好二少爷和二小姐,还有大小姐亭儿。  

第十二章(4)

绫子感动了,说,大太太可是好,我知你的恩呢。 大太太不阴不阳地笑笑,然后就把脸儿板了,说,恩不恩的说不上,这是好处,还有孬的时候呢,咋说黑白我也分得清楚,做得好了不吃亏,要是手脚不干净,不管是谁也有的受! 大太太话里有核儿,绫子又发憷了,赶紧说,我知道,大太太,我会好好伺候。说着,脸儿已经有些煞白了。 二太太听出来大太太话里裹着锥子尖儿,但当着绫子跟仆妇的面儿又不好问清楚,便随口说了几句息事宁人的话,绫子还勤快,也懂事,要是有个什么不是我也会说她的。二太太不知道绫子跟大老爷有调情的事儿。 大太太就把面色缓了说,你不知道二妹,这会儿的年轻人不禁惯,不管教严点,指不定给你弄出什么事来呢。 二太太只得随声附和说,可不是。然后给绫子悄悄使个眼色,让她下去了。 绫子出了北屋门,到了天井里还心跳不止,她猜不透大太太这番话到底什么意思,亏了二太太护着些,但绫子想起在二太太身边的亭儿,那双眼睛可是霍霍的,分明是怀着忿恨,绫子怕以后真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她暗自告诫自己,做事要小心,使唤丫头得罪了哪个都不是好惹的。绫子的担心果然不是空|岤来风,确是有些预感,只是真要出事儿,谁也防不了。 刚过初三,绫子就认为自己遭了暗算,直接结果是一块石头准确无误地击中了她的上嘴唇部位,她当时只觉得两眼冒金星儿,还没反应过来,便昏倒在小伙房转弯的墙角边上了。 下此毒手的人不是大太太,也不是大小姐亭儿,而是放牲口的官杆儿。但官杆儿当时把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用力投出去不是为了打击绫子,他尽管跟绫子有过节,但绝对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进行报复,他完全是为了驱赶一头壳郎猪。 这头猪在长工房那边的猪圈里撞破了栅栏,顺着官杆儿经常出入的狗洞溜到内宅这边来了。养猪的猪蹄儿叫了官杆儿到内宅这边来赶猪,本来官杆儿刚放完牲口回来,懒得动,但听说到内宅这边来,就想着说不定能看到大小姐亭儿或是绫子,便一口答应跟着猪蹄儿到内宅这边来赶猪。 这头瘦壳郎猪不听使唤,东窜西跑,顺着厚书斋的夹哈拉道儿跑到小伙房这边来了,官杆儿顺手捡了块石头甩过去,目的当然不是为了阻止这头瘦壳郎猪往小伙房这边跑,真正用心是想赶得这头猪四处乱钻,这样他就可以跟在猪屁股后面四处乱跑,最好搅得内宅这边鸡犬不宁才好,大家都出来赶这头王八蛋猪,那就热闹了。 但是这个计划偏离了官杆儿原来的设想,原因是他投出去的石块没有打中猪屁股,事实上这头猪已经窜到小伙房的天井里去了,而毫无防备的绫子却正提着水壶到小伙房来提开水,刚一转过墙角,飞石正好击中了她,水壶顺手咣郎一丢,晕头晕脑地打了个转转,身子便软下去了。 官杆儿当然是吓坏了,也不知道撒腿跑掉,竟然傻乎乎呆在那儿。猪蹄儿就赶紧跑过来了,他恰好在不远处看到了官杆儿用石头把绫子打中的情景,他几乎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眼前的事,这完全超出了他的意料。猪蹄儿毕竟是成年人,在经过短暂的慌乱之后,马上明白这件事得马上告诉大太太或者二太太。 绫子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到了厚书斋北书房的醉翁椅上,这是一个非常熟悉而又容易让她浮想联翩的地方。在时间并不长远的过去,绫子在这张醉翁椅上是非常快乐开心的,不过那时在她和醉翁椅之间还有大老爷,准确地说是大老爷躺在醉翁椅上,而她是偎在大老爷怀里的。现在,大老爷却正弯着腰站在醉翁椅前,用一双慈善的眼睛忧虑地注视着她。 绫子的委屈之情立即烈火般地燃烧起来,鼻子一酸就要哭出来,但是她猛然发现在大老爷面如冠玉般的脸庞后面还有两张俏脸,是大太太和二太太!于是,她只得硬生生地把哭声咽回肚子里去了,泪水却如断了线的珠子般噗噜噜地往下掉。  

第十二章(5)

其实在这之前绫子早就醒过来了,昏迷只是一瞬间的事。她第一次睁开眼时曾看到官杆儿站在几步开外的地方惊慌失措,那时她还不敢肯定是这个小无赖将自己打翻在地的。她首先想到的是大太太,大太太终于下毒手了!绫子甚至没有顾得上查看自己的伤势就把眼睛合上想对策了,伤痛显然并不重要,然后她听见猪蹄儿呵斥官杆儿的声音,还不赶快去告诉东家!几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随着劈劈啪啪的脚步声,大太太的声音就在她耳边响起来了,打了这地方还能昏迷多久?我以为把脑袋开了葫芦瓢呢,抬到厚书斋的北书房去吧。大太太不被任何假象所迷惑,话说得轻描淡写。于是绫子被猪蹄儿抱到厚书斋来了。在猪蹄儿的怀里,绫子一直合着眼,不知道是否还应该继续昏迷下去,她闻到猪蹄儿的身上有一股臭酸的泔水味。绫子还听见二太太吩咐缎子和绢子去找穆先生和大老爷,但现在穆先生并不在场。 绫子感到上嘴唇的人中部位火辣辣的痛,就用手下意识的摸了一下,发现满手都是鲜红的血,终于尖叫一声哭出声儿来了。 很快,缎子端了一盆净水来,大老爷用一块干净的帕子蘸了水给绫子清洗伤口,她觉得痛得钻心,缎子就抓了她的手不住地安慰。接着,绢子把穆先生找来了。 穆先生不慌不忙地打开药箱子,拿了棉花和镊子出来,然后又拿出一包长长的银针,点燃一盏小灯,将银针一根根在灯苗儿上烧过,又用干净棉花擦了,在绫子的头上找到|岤位,两针下去,血止住了,再两针下去,伤口麻麻的不痛了。 穆先生用镊子和一根硬针将伤口整治舒展,跟人们说,别看伤口小,可是打穿了,这个部位奇巧,正在人中上,所以难免要痛得厉害些,没有把上门牙给打掉了已经是万幸的了。 穆先生这么说倒把绫子吓了一跳,想想要真把上门牙打掉了,像个老太太样儿,还活个什么劲儿呢!绫子这么想着,穆先生已经把伤口整治好了,上面把了一小贴膏药。 穆先生说,即便是有疤瘌也不会显眼,要是有云南治伤的白药就好了,一点儿疤瘌都不会留下。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这时大老爷才追问事情经过,但凶手官杆儿早已逃之夭夭了。 大太太说,误伤!朱老好儿赶猪,碰巧这丫头猛个丁儿地冒出来,就给石头打上了呗,还不是认到霉,还能咋着?朱老好儿是猪蹄儿的官名,大太太甚至不提官杆儿的名字。 大老爷对大太太的说法很不满意,但又不好发作,就问,这猪如何会跑到内宅这边来? 大太太说,猪也是长腿的,人还跑呢,何况六畜。 于是,大老爷也懒得再往下问了,他已悟出来,大太太不会像他这样关心绫子的。 二太太问,那猪呢? 大太太说,赶回去了,费了好大事儿。 事实上,大太太根本没有看见猪蹄儿和官杆儿赶猪的情景,而那头瘦壳郎猪在没有官杆儿的参与下,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只是一声吆喝,便归心似箭般地跟着猪蹄儿回到长工房的猪圈里去了。 绫子自此打击之后,极为担心会在嘴唇上留下丑陋的疤瘌,要是大老爷为此而嫌弃的话,所有的幻想都将随之而成为泡影,至于如何防范大太太和寻官杆儿报仇的事倒显得并不重要了。 事情的结果是绫子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担心,正如穆先生所言,因为他的高超医术,绫子被石头击穿的上嘴唇恢复得极好,只留下了一小条白白的形态极不规则的疤纹,而在几年之后,她险些被大太太用两匹蓝粗布换给一个满脸麻子的布贩子做老婆的时候,连这条小疤纹也不复存在了。 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应该是发生在过年之前,那就是二太太龙凤胎的满月酒,但在这里成了一个空白,原因是在玉斗以及四邻八乡已无人记得保和堂是如何为二太太的龙凤胎办满月酒的事了,哪怕是一丁点的印象都没有,而我的奶奶在世时也从未提起过,如今,我的父母和叔父尽皆辞世,想在这件事情上追溯一点蛛丝马迹已不可能,这个缺憾将从始至终地保留在我的小说中。好在名门保和堂蒋家的故事中,二太太龙凤胎的满月酒并不至关重要,还不能完全影响我们继续沿着故事的脉络走下去。  

第十二章(6)

令人欣慰的是,大老爷蒋万斋娶二太太和丝红做二房三房的场面在玉斗流传至今,四十岁以上的人大概都听父母长辈提起过。八十多年来,即使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谈起保和堂的大老爷和二太太一直是津津乐道,俨然如《西厢记》一般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倒?br />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强势夺爱:娇气女主被疯狂逼爱 冥婚至上 我去上坟,爷爷从坟里出来了! 将幸福拽在手心里 惊!疯批大佬的金丝雀又跑了 调包后,狼山小公主大杀四方 重生丑女种田养家忙 综漫:人在柯南,养猫养鼠 军爷以身许国,军嫂许他也许家 快穿后我把作者开除了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